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绘画与平面设计

时间: 2018-1-6    信息来源:

    对绘画和平面设计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平面设计师了。设计师不但需要具备绘画的基本造型技能与审美意识,更需要具备对形式美法则的特殊理解和快捷的创造意念。出于职业的因素,对期间的异同性,不得不去思考与论及。意中人认为:只要有绘画的造型功夫,设计便不成问题。而另一种人认为:设计就是设计,有绘画的造型功底不见得就会设计。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多为美术远销的师生,而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则为职业设计师。
    现代绘画是个性的表露。绘画的意义在于创新,而创新只有通过个性化才能够得以实现,重复的绘画没有生命力。我们回顾下绘画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师都曾经创造过极端个性化的作品。每一位巨匠都具有自己独特意义上的典型符号。画家尤其是现代派画家,他们在创作时完全可以不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在某种意义上,任何画家其作品的生命力都在于极端个性化,通过作者对美的形式法则的特殊理解以达到创造新的形式美。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伟大的画家,在他的身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美的符号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说,画家不得不把自己个人主观意志的潜能发挥出来,最大限度的表现自我。为此,梵高无疑具有着最典型的代表意义。梵高在他生前生活的极端艰辛的条件下所创造出的大量作品未曾被拍卖过,就是因为其作品太个性化太超前以致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而设计师作为商品的美化师,他们的个性很多场合下必须被泯灭,其作品的意义才能够被实现。现代绘画个性化的表露还体现在五花八门的创新观念上。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如何反映这一时代特征,是每一个前卫艺术家思考和创新的课题。在西方艺术形式复杂多样的今天,绘画似乎处于一种低迷的形态。艺术家们为了发现具有独创个性的作品,往往采用一些不同种类艺术见的结合,或是运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以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我们在展览馆里常常可以看到,一幅绘画作品一部分是用超写实绘画的形式表现,而另一部分则是用活人的躯干与画面组合让你真假难以分辨,或是看到绘画作品用电脑形式去播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这些所谓个性化的艺术品在现代派绘画的展览中屡见不鲜,这些艺术的生命力也在于他们独特而富于个性化的形式上,艺术家们完全不必去开率观众能否接受,而只要考虑自己的艺术如何新颖,如何具有个性就可以。对此,设计师是绝对做不到的。
    依附性是现代设计在商品经济中的本质反映。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商品的依附性上。设计作为商品在市场服务时必须具备价值与使用价值,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它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检验,设计最后的成功与否在于它能否达到美化产品最终实现促销的目的。现实中几乎每一位设计师在为客户服务时,都尽量去迎合和满足客户对设计的需求。一方面设计师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猜测客户的心理以使得自己的设计方案得以通过。另一方面,客户可能对市场的把握了解远胜于设计师,设计师不得不服从客户对他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绞尽脑汁去思考去解释自己的作品,也许自己认为很满意,单最终的评判要通过客户对其设计能否认可。在这里有一种情形可以肯定,那就是被客户选中的未必就是好作品,未通过的方案不一定是坏作品。我们常常可以碰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师为某一设计出了一组方案,对其中,两个方案很满意,而客户往往选中的确是设计师自认为的陪衬方案,最终的裁决是客户,设计师只是屈服于他们的上帝,这就是市场,设计对商品的依附性还体现在市场是设计的指挥棒,市场的强劲与疲软将直接影响设计行业的起伏,一种情况,与市场处于经济危机形态、商品大量积压、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时,商家对设计就不很关心。如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初,欧洲主要工业化国家生产过剩,个厂家处于严重的经济萧条状态,生产停滞不前。荷兰的顿巴设计公司上门为一些厂家服务时得到的回答是:经济不景气我们暂时不需要设计,现有的设计就足够广。另一种情况是:当市场某种产品在卖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时,厂家对设计根本不削一顾。可以这么说,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状况下谈论设计水平的提高根本不现实。